性別:女
年齡:35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董家骨科正骨療法
從藝年限:16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安丘市
所屬地區:安丘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8399
董亞慧,女,1987年生,山東濰坊安丘人。董氏家族骨科傳人,濰坊市級該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父親董勝軍為該非遺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2012年12月第三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父親董勝軍為該非遺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正骨療法被列入省級非遺
2018-10-10 10:43:24|來源:青島新聞網|編輯:吳瑋|責編:韓東林
“董家骨科正骨療法”傳承人董勝軍。
經常路過威海路的市民近期可能已經留意到,在海慈醫院對面新開了一家“董家骨科”中醫診所,敢選址于此與青島市中醫院對壘,想必是有看家絕活的“實力派”。細探一番才知,這竟是一家有近兩百年歷史的老字號中醫骨科診所,“董家骨科”不僅先后被評為“濰坊老字號”和“山東老字號”,其祖傳的正骨療法還被列入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也是全省唯一證照齊全、規范行醫的中醫特色醫療機構。
位于市北區威海路上的董家骨科診所。
董家骨科起源于山東省安丘市董氏家族,其“整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32年先祖董慶和創建“天德堂”,經過近兩百年的傳承,至現在的傳人董勝軍已是第五代。由于祖上幾代均為“擅整骨”、“通藥理”之人,董家骨科因醫藥方法便捷、療效神奇、醫德高尚,而享譽周邊,董勝軍的祖父和父親曾有過“接骨神仙”、“中醫正骨一代宗師”的美譽。1984年,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董家骨科”正式掛牌。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擁有傳習所、研究中心、中藥種植基地、醫療器械和藥品制劑生產廠房等于一體的中醫類企業,診所遍布全國,有1000余家,實現了由傳統到現代、由民間行醫到規范經營的根本性飛躍。
初見傳承人董勝軍,他正在青島的董家骨科診所坐診,大廳里等候看診的既有二三十歲的中青年,也有四五十歲的大叔,還有滿頭華發的耄耋老者。據工作人員介紹,董勝軍其實是專門從濰坊過來幫忙看“片子”指導工作的,通過了解患者的情況和與青島門診醫生溝通給出治療建議,然而不少患者聽說他要來,紛紛慕名前來求診。等到他為病患看完診,已近午飯時間,期間看診的病患一組接一組,忙到無喘息的空隙,而董勝軍卻始終從容不迫、認真對待,無絲毫的不耐煩。
杏林世家 草藥與糖果相伴的童年
生在杏林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選擇從醫在董勝軍看來是順其自然,作為一門“治病救人”的祖傳手藝總得有人繼承。原先技術沒有現在先進,家里開醫館都是全家老少齊上陣,一起幫忙干活。據他回憶,大約七八歲的時候,就到醫館里幫忙熬藥、打下手了。那時候對中醫和祖傳的手藝沒有概念,只覺得草藥味很好聞。
到了上初中的年紀,就得擔負起更多的重任,放學之后和假期里董勝軍都會到醫館幫著用石藥碾子磨草藥。這是個體力活,為了獎勵他,每干上一段時間,父親就會給點如糖果之類的小獎勵。就這樣,董勝軍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春期,順其自然地考入了曲阜中醫藥學校,選擇從醫。
有百年歷史的“石藥碾子”。
醫者非獨醫人之疾痛 亦醫人之德病矣
父親一直教育他們兄弟姐妹,不管以后吃哪碗飯,家傳的手藝必須傳下去,不能斷了。因此最初選擇從醫,只是為了把醫館開下去,把手藝傳下去。這種觀念一直持續到他從曲阜中醫藥學校畢業,直到有天他從高祖董慶和的墓志銘中讀到這樣一句話,“醫者非獨醫人之疾痛,亦醫人之德病矣”。
年紀尚輕的董勝軍由此對傳統中醫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醫者,不光治愈外疾、身體的傷痛,也能正德行,改造人令人如重生再造。而這一前提,首先是行醫者自身有良好的德行,更要懂得如何做人。參悟出這一道理的董勝軍,真切感受到了從醫的價值與意義,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成立董家骨科研究所 以現代技術推動中醫藥發展
由于從小就在醫館幫忙,董勝軍對傳統制作工藝慢、精度不高深有感觸,特別是接觸到現代醫療技術后,他就萌生了以現代技術助力董家骨科發展的想法。如何通過現代技術實現祖傳方劑的精準量產,能否有效提升藥劑的療效?為此,他四處奔走,跑院校、找專家,尋求不同的方法,最終創建了董家骨科研究所,采用現代醫藥技術和最新制劑工藝對祖傳方劑進行了改良,不僅縮短了制藥時間、提升了產量,療效也大大提升。
2011年,董家骨科研究所研制的“骨刺貼”、“活血貼”獲國家二類醫療器械批準文號,并取得了“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董家骨科研制的“靈術活血膠囊”、“魚鰾接骨膠囊”獲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文號。2012年,擁有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注冊證的濰坊錦博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建設有高標準中藥制劑室一個,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車間一座。至此,董家骨科成為濰坊地區唯一一家集中藥方劑生產和中醫藥產品研發于一體的技術型企業。
董勝軍還在父親所傳技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儀器發明了一整套簡單有效、無痛苦的外固定方法。以柯力氏骨折為例,醫院一般的處理方法是通過手術在體內加鋼板鋼針固定,兩年后傷愈再去醫院取出鋼板,而董家骨科則是以小夾板固定獨創技術進行體外固定,不用開到動手術,對患者來說更方便、康復快、治療費用也更親民。
時至今日,依托于“董家骨科研究所”成立的產品研發中心,設有3個實驗室,擁有科研人員14名,其中碩士以上學歷8名,中醫藥傳承導師6名;同時研發中心在青海省西寧市設有中藥種植基地,對中藥栽培技術、藥理藥效以及規范化、產業化進行基礎研究。目前,已在多種媒體報刊發表論文20余篇。
董勝軍時常到醫療器械生產車間巡視。
辦學授課 為傳承將獨門技藝公之于眾
2008年,董家骨科被評為首批“濰坊老字號”;2009年,“董家骨科正骨療法”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董勝軍為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又被山東省商務廳授予“山東老字號”稱號;2016年,董家骨科診所成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在即將投入使用的“董家骨科診所”新大樓里,5、6層規劃為非遺傳習所,將成立董家骨科培訓中心,擴大培訓規模,同時還將圍繞正骨手法進行科研課題研究。
“董家骨科”所獲榮譽。
其實早在2009年,董家骨科就辦起了正骨療法培訓班,現已舉辦12期,培訓學員82人;收徒17人,其中有14人已具備獨立行醫的技術與資質。談到開課教學,將秘方和獨門技藝公之于眾,董勝軍說,起初也受到了阻力,家里人意見不統一,這讓他有些苦惱和猶豫。后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的張教授跟他說,“你把技藝公開,培養更多的人才,不就是把董家骨科的價值發揚光大了嗎?”董勝軍深以為然,又把這一觀念解釋給家人聽,從而得到了家里人的認可與支持。
董勝軍向醫務人員講授正骨療法。
從一家百年老店 到花開全國的醫藥企業
除了辦學授課,隨著品牌影響力的突顯,越來越多的人找上門來求合作,由此“董家骨科”在全國各地開花。董勝軍回憶道,在董家骨科診所創辦之初,完全沒有品牌的意識,只想著一定要好好干,不能給這塊祖傳的牌子抹黑。后來隨著口碑的傳播,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他才慢慢意識到樹立品牌、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注冊了商標,謹防假冒,也便于宣傳推廣,讓更多人通過這一品牌了解董氏家族的百年中醫傳承。
2016年開始,為保護百年老字號品牌,董家骨科對品牌代理進行了嚴格規范,取消了一批面積小、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中藥鋪代理權。同時開設了“空中課堂”為各地董家骨科診所的醫療人員進行網絡授課、提供技術支持,醫療人員需接受醫療技術培訓才能上崗,遇到疑難雜癥,董勝軍也會前往幫忙看診。這一做法一是對患者負責,通過正骨療法和祖傳藥劑相結合的方式,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二是為了技藝傳承,將董家骨科的正骨療法推廣出去,讓更多人受益。
時至今日,董家骨科在全國擁有1000多家診所,已成為集產學研于一體的中醫醫藥企業。董勝軍坦言,自己也沒想到,董家骨科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他說:“1991年從學校畢業接手家業的時候,沒有啥遠大的目標,也沒暢想過以后會有大的發展。當時,只想好好干,把百年老店經營好,不能讓祖傳的招牌砸在自己手里?!?/p>
為孤寡老人免費治療。
現如今,他仍懷揣著這份初心,即便是取得了今日的成就,每一步仍是謹小慎微,不敢有半點疏忽。作為醫者,他對病人一視同仁,盡心盡力絕不怠慢,事無巨細必親力親為;作為傳承人,他更是肩負萬鈞,以行動踐行著董家骨科“播善天下”的文化理念,誓將傾盡心力守護這一百年品牌,讓其價值得以更好地彰顯。(文/黃曉)
360百科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董家骨科
目錄:1基本簡介 2歷程介紹 3獲得榮譽 4主治項目
一、基本簡介
董家骨科起源于山東省安丘市董氏家族,祖上幾代均為"擅整骨""通藥理"之人,因董氏醫藥方法便捷、療效神奇,在民國初期就享有盛名。正宗傳人董桂芬秉承董氏家族數代人正骨研藥之真傳,研制了 強力"接骨丹 、 活血散 、 外敷膏藥 "等多種方劑,對于治療人體各部位骨折,骨折手術后延遲愈合、股骨頭壞死、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關節炎、肩周炎、三叉神經痛等疾病有顯著療效,并以療程短,花費少的卓越表現名揚省內外,董桂芬本人也在民間被賦予"一代中醫正骨宗師"之美譽。
1984年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正式掛牌"董家骨科",嫡系傳人董勝軍集董家數輩正骨研藥之大成,結合現代儀器創建發明了一整套簡單有效、無痛苦的外固定方法,采用現代醫藥技術和最新制劑工藝對祖傳經驗方劑進行了改良提升。每年接診病人達萬余例,總有效率98%以上,治愈率90%以上,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和認可。并在多種媒體報刊發表論文20余篇。董家骨科最終完成了由傳統到現代、由民間行醫到規范經營的根本性飛躍。
二、歷程介紹
董家骨科,起源于山東省安丘市大汶河畔董家王封村董氏家族,創始人董慶和生于清嘉慶八年(1803),少時即有儒者之風,樂善好施,情操高潔。據《董氏族譜》記載,道光十年(1830),一位旗人子弟落難安丘,董慶和出手相救,旗人為報答恩情,臨別前將數代家傳的正骨秘笈相贈。董慶和經過兩年的潛心研習,于道光十二年(1832),創行醫名號"天德堂",憑著獨特的正骨醫術幾年后便享譽周邊府邑。
董慶和壽終,其子董玉善繼承父業。他不僅盡得父親心傳,而且醫德高尚。"天德堂"堂號門上掛一籮筐,窮人看完病后,拿不起錢的可隨意放上一點糧米抵藥費,無人監督數量多少,方圓百里的百姓無不贊頌這一義舉。
董玉善生前將醫術傳于長子董尚景,董尚景天資聰穎,少壯年紀就有"接骨神仙"的美譽??谷諔馉幤陂g,董尚景為國民黨51軍縱隊所屬十團團長韓壽臣(綽號韓二虎)精心治好斷臂,免去截肢之苦。韓壽臣攜大洋一箱致謝,董尚景閉門相拒:"請留作軍餉,多多殺敵吧!"佳話至今流傳。
董尚景長子董桂芬1937年接過父親衣缽,他融合三代人正骨研藥之經驗,系統的完善了董氏正骨的理論與方法,并將"活血散"、"接骨丹"、"外敷膏藥"等祖傳秘方公諸于世,對于治療人體各部位骨折、骨折延遲愈合、股骨頭壞死、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關節炎、肩周炎、三叉神經痛等疾病有顯著療效。被譽為"中醫正骨一代宗師"。
董桂芬之子董勝軍,受家族影響從小酷愛中醫正骨。在父親所傳醫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儀器創建發明了簡單有效無痛苦的外固定方法,用科學的方法改良了制劑。成立了濰坊市董家骨科研究所,研制開發的"強力骨刺貼""強力活血貼"已獲國家正式批準文號。并取得了"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董家骨科研制的"靈術活血膠囊"、"魚鰾接骨膠囊"已獲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文號。"董家骨科正骨療法"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評為濰坊首批"老字號"。至今董家骨科為全省唯一證照齊全、規范行醫的中醫特色醫療機構。
幾代耕耘,幾多收獲,百年行醫,錘煉出董家骨科"播善天下、關愛健康"的經營理念和行醫文化,一個積淀豐富,源源流長的現代醫療品牌正迅速崛起于齊魯大地。
三、獲得榮譽
(1)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山東省濰坊市首批"老字號"
(4)國際風箏聯合會指定特許標志專用精品
四、主治項目
股骨頭壞死、骨折術后延遲愈合、骨不愈合、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膨出、骨質增生(骨刺)、坐骨神經痛、關節炎、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