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4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從藝品類:濰坊核雕,牙竹木微雕
從藝年限:37年
單位及職務:專業從事核雕與理論研究
所屬地區:高密市
師承:都傳恭
徒弟:王墉、王明水、隋君、丁瑞勇、杜厚森、張長路。
瀏覽次數:6266
王照烽,字升華,號微騰,1968年生于山東高密,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收藏》雜志“刀筆怡情”欄目特邀作者。
自幼受家風熏陶,癡迷于中國傳統文化,好讀書,工篆隸,小作詩詞。集書畫、篆刻、核雕及其理論研究、竹木牙雕創作與鑒賞及其老殘件修復于一體。早年曾跟隨本鄉李顯列先生學習玻璃繪畫,受恩師啟蒙指點進入黃楊木雕之圍。后來獨辟蹊徑,把精力重點放在核雕研究上,將竹木牙雕技法與核雕相結合,又吸取繪畫和雕塑的優點,融會貫通,與時俱進,攻克核雕人物圓雕這一歷史難題,創作出適合現代人審美觀點的具有產業化生命力的核雕作品,分別獲得國家、省、市級金獎。撰寫發表論文《論核雕刀法》、《桃核核舟的嘗試—舟身與錨鏈一體》、《試析吳之璠雕刻藝術密碼》、《桃核雕刻與殘缺美》、《中國明代核雕文字記載考訂及其價值研究》、《明清竹雕筆筒質疑新說》、《中國明代竹雕研究》等八篇,填補核雕理論空白。其作品散發著濃厚的書卷氣息,倍受國內外收藏家推崇和喜愛。2011年10月,圖文集《王照烽雕刻藝術》,全彩板印刷。國際統一書號,由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發行。填補全國核雕界個人專輯空白。2014.4
2000年3月,發明明清竹木牙雕殘件和老家具殘件的修復整套工藝流程,并搶救、挖掘、保護民間藝術,有著獨到見解和實際行動。
2005年2月,首次提出核雕中詩書畫印相結合,“文人核雕,詩核同鐫”理論觀點得到多位藝術理論專家和藏家的肯定和贊賞,在圈內引起轟動。
2006年10月,首次提出并規范各種核雕常用專業術語名稱、名詞釋意(見附件拙著《王照烽雕刻藝術》)以及桃核雕刻的殘缺美學觀點;論文《桃核雕刻與殘缺美》、《論核雕刀法》等核雕理論以及《試析吳之璠雕刻藝術密碼》研究論文,填補了國內核雕和黃楊木雕筆筒類造型藝術樣式理論研究的空白。2015.11
王照烽藝術詳載 2014.3.14
王照烽,字升華,號微騰。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藝術研究及其鑒定鑒賞自由撰稿人,濰坊核雕領軍人物, 1968年生于高密城陰城之畔。他自幼受家風熏陶,癡迷于中國傳統文化,好讀書,工篆隸,小作詩詞。集書畫、篆刻、核雕及其理論研究、竹木牙雕創作與鑒賞理論研究及其老殘件修復于一體。在沒有師承的情況下,獨自潛心研究,將竹木牙雕技法與核雕相結合,又吸取繪畫和雕塑的優點,融會貫通,與時俱進,攻克核雕人物圓雕這一歷史難題,發表《核雕常用專業術語名詞釋義》《明代竹雕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
1983年至1993年,學習研究傳統漆藝,將油漆與現代工藝美術相結合,完善油彩立體美術字技法,發明新型漆藝裝飾畫;以玻璃紙油畫新技法,獨創竹木面髹漆貼花工藝流程;將傳統玻璃工藝與油彩美術結合,廣泛應用與家居裝飾,成為此行業的佼佼者。
1989年至1994年創辦“田莊工藝美術研究所”,重點研究玻璃裝飾畫和貝雕石英鐘工藝美術裝飾畫,在繼承木匠雕花工藝和漆藝的基礎上,發明新的整套制作工藝流程,其中包括背景底板制作工藝,邊框木刻雕花裝飾髹漆工藝,將工藝美術技藝同山水花鳥畫相結合,發明背景簡易涂色法,制作山水紋圖案。
1995年,研發自制專用核雕刀具,獨創桃核印鈕鏤空寫實技法和桃核印章篆刻技法。
1997年,開始探索并成功創造出現代桃核人物圓雕技法與樣式,突破桃核麻紋的利用難題,推動核雕由傳統平面浮雕向立體圓雕的轉變,并延伸到橄欖核雕中。同年發明核雕專用微型靜音電鉆,完善雕刻工具。于1998年歷時四個月首次創作出舟身與錨鏈一體的桃核舟(附論文),實現微雕桃核舟類的突破性發展。
1998至2005年,將西方雕塑的寫實手法與民間傳統的樸拙造型相結合,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核雕藝術樣式和造型觀念,開中國核雕寫實主義之先河,在核雕文化上有著劃時代重要意義;首次將太極拳姿勢中的動態理論融入到核雕人物造型之中,在人物服裝道具的處理上,利用花紋配合鏤雕,最大限度利用桃核中空的材質,形成獨特的現代個性化核雕人物造型藝術樣式,并首創同一題材核雕人物系列,如桃核圓雕《蘇武牧羊》系列之晨、暮、晝、夜等;將傳統山水人物和西方雕塑技法糅合到核雕山水人物創作當中去,產生新的核雕山水人物藝術樣式,如桃核雕刻單籽《西游記》、橄欖核雕《聽濤圖》等等。
1999年至今,研究吳之璠(約1648—1720年)雕刻藝術技法和其作品臨摹復制工作,墊著雕刻刀糅合實踐感悟撰寫《試析吳之璠雕刻藝術密碼》,(見拙著174—212頁)集十年操作經驗,借鑒書畫鑒賞、聯系古玩辨偽、融匯吳氏雕刻風格、鏈接市場拍賣,結合吳之璠偽款之作對比后得出結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吳之璠竹雕劉海戲蟾圖筆筒》是偽款之作。
1999年5月,《濰坊日報》給予報道專題《核雕濃縮求索路》。
1999年5月,參加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展出各種核雕印章、羅漢、戒指、古代圣賢人物等作品。
1999年8月,《濰坊日報》給予報道專題《農民藝人獨闖昆明世博會》。并發表桃核雕刻《百壽圖》、黃楊木雕《關公》等。
1999年11月,應邀入編《中國濰坊英才傳略史話》,并發表核雕作品《桃核舟與錨鏈一體》。
2000年3月,發明明清竹木牙雕殘件和老家具殘件的修復整套工藝流程,并搶救、挖掘、保護民間藝術,有著獨到見解和實際行動。
2005年2月,首次提出核雕中詩書畫印相結合,“文人核雕,詩核同鐫”理論觀點得到多位藝術理論專家和藏家的肯定和贊賞,在圈內引起轟動。
2006年10月,首次提出并規范各種核雕常用專業術語名稱、名詞釋意(見附件拙著《王照烽雕刻藝術》)以及桃核雕刻的殘缺美學觀點;論文《桃核雕刻與殘缺美》、《論核雕刀法》等核雕理論以及《試析吳之璠雕刻藝術密碼》研究論文,填補了國內核雕和黃楊木雕筆筒類造型藝術樣式理論研究的空白。
2007年5月,以全省前五名的優異成績被評選為第三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12月20日山東衛視做了相關報道。
2008年7月,高密電視臺給予專題報道。
2008年10月,響應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號召,參加首屆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展(淄博、中國陶瓷館)。
2008年11月,核雕作品單籽《十八羅漢》獲得 “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并被濰坊工藝美術研究所授予“濰坊核雕創新派帶頭人”的稱號。
2009年1月,同年《濟公》、《一百單八將》、《四大金剛》等作品發表于國家發改委出版的《中國行業企業百強》,并被評為“中國核雕創新派第一人”。
2009年4月,核雕作品《四大金剛》系列等發表于《中華手工》雜志。
2010年9月,桃核圓雕套活十八羅漢在山東省第二屆工藝美術精品及家居用品博覽會上獲得2010“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0年9月,核雕單籽《十八羅漢》、《四大金剛》、《濟公》等系列作品發表于《當代杰出工藝美術師》。同年拙著《王照烽雕刻藝術》書稿完成。
2010年,參加第十一屆(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及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
2011年,拙著《王照烽雕刻藝術》由山東友誼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發行。清華美院博士生導師劉巨德教授惠賜書名;山東工藝美院研究生導師張一民教授代序并題詞“探索傳統雕刻的現代形態”。本書集工藝雕刻批評鑒賞、收藏、理論研究于一體,填補核雕類個人專輯空白。
2011年9月,在山東省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中獲一等獎。
2011年12月,舉辦個人作品巡回展,淄博電視臺及其相關媒體給予報道。
2011年12月15日,半島網,城市信報報道青島個人核雕展消息。
2012年7月,桃核圓雕《四大金剛》系列,發表于《核雕頡美。中國當代核雕藝術品賞玩錄》。
2012年7月,桃核圓雕《四大天王》系列,發表于《收藏》雜志。
2012年7月,新快網發表“北派濰坊核雕藝術水平比南派舟山核雕更高”以王照烽桃核圓雕《四大金剛》,單籽《十八羅漢》為例的專題文章。
2013年5月,半島都市報專訪“中國核雕創新派第一人”并發表核雕羅漢。
2013年5月,王照烽桃核圓雕藝術郵票卡珍藏冊出版發行。
2013年5月,橄欖核雕《劉阮入天臺》發表于大型藝術類核心期刊《藝術市場》。
2013年7月,撰寫學術論文 《中國明代核雕文字記載考訂及其價值研究》(8000字左右)成功。
2013年10月,學術論文《明清竹雕筆筒質疑新說》發表于《藝術市場》。
2013年11月,桃核雕刻《?;丶铱纯础吩诘谑膶弥袊に嚸佬g大師作品及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13“國信。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
2013年12月,桃核雕刻《?;丶铱纯础钒l表于《半島都市報》,并專題報道。
2013年12月撰寫的論文《試探一件偽款吳之璠竹雕筆筒》(原題目為《論故宮博物院藏吳之璠款,御題詩竹雕筆筒為偽款之作》),于2014年6月由中國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官方合作正式發表于《收藏》雜志121頁。
2013年12月,應邀入編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出版項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典籍。
2013年12月,桃核雕刻《七夕》在 “2013年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中榮獲“巧奪天工·金馬獎”金獎。
2013年12月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一級/高級技師”。
2014年3月,桃核雕刻《七夕》發表于《半島都市報》,并專題報道。
2014年3月,桃核雕刻《雨緣》、《七夕》發表于《濰坊晚報》,并專題報道。
2014年3月,應《收藏》雜志社之約,撰寫《中國明代竹雕藝術研究及其作品辨析》(35000字左右)成功。
2014年4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核雕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4年4月,走訪老藝人,再次修訂《濰坊核雕》史。
2014年4月,核雕作品濟公系列之《瘋》、《癲》、《醉》、《貪》、《觀》在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4年6月,學術論文《論故宮博物院藏吳之璠款,御題詩竹雕筆筒為偽款之作》……。
2015年1月,被高密市組織部評為“農村實用人才”。
2015年6月撰寫的《沉香流韻》學術論文發表在《收藏》雜志2015.06總第312期118頁-123頁。
2015年11月由山東縣域經濟研究會、山東省影視文化學會、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研究中心、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業經濟研究中心等7部門授予王照烽“山東十大作品最具學術價值與國際視野的藝術大師”。
2015年12月撰寫的《明代核雕考述》學術論文發表在《收藏》雜志2015.12總第318期130頁-133頁。
2016年1月經評審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職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證書。
(注:紅色的為編者整理時增補)
2007年6月被山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人事廳、山東省旅游局、山東省輕工集體企業聯社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09年1月核雕作品發表于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協調中心出版的典籍《中國行業企業百強》,并被評為“中國核雕創新派第一人”。
2012年1月獲2011年度全市旅游工作“旅游文化宣傳推介貢獻獎”。
2013年5月獲國家郵政局選定王照烽桃核圓雕藝術郵票卡珍藏冊、藝術郵票、電話卡、明信片共十三件出版全國發行重大榮譽。
2013年12月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一級/高級技師”。
2014年4月被濰坊市輕工行辦、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核雕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5年1月被高密市委、高密市人民政府評為“高密市農村實用人才”榮譽稱號。
2015年9月被吳中區香山街道須吟笙核雕藝術館暨弘文核雕坊聘為終身藝術顧問。
2015年11月由山東縣域經濟研究會、山東省影視文化學會、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研究中心、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業經濟研究中心等7部門授予王照烽“山東十大作品最具學術價值與國際視野的藝術大師”。
2016年1月經評審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職稱。
一、主要參展獎項
2008年11月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08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0年8月山東省第二屆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上獲得2010“神龍杯”山東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3年11月桃核雕刻《?;丶铱纯础吩诘谑膶弥袊に嚸佬g大師作品及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13“國信·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
2013年12月桃核雕刻《七夕》在2013年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中榮獲“巧奪天工·金馬獎”金獎。
2014年4月核雕作品濟公系列之《瘋》、《癲》、《醉》、《貪》、《觀》在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2014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舉辦的首屆南通國際工藝美術雙年展入圍證書。
2015年4月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二、主要專著論文成果
2006年10月,首次提出并規范《核雕常用術語名詞釋義》,后收錄入拙著《王照烽雕刻藝術》一書》。
2009年撰寫的《桃核雕刻與殘缺美》圖文版,約合2.5萬字。后收錄入拙著《王照烽雕刻藝術》一書》。
2009年10月12日撰寫完成的《論核雕刀法》論文手稿。
2011年10月《王照烽雕刻藝術》專著由山東省友誼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9—2011年,歷時12年完成《試析吳之璠雕刻藝術密碼》圖文版,約4.5萬字。后收錄入拙著《王照烽雕刻藝術》一書》。
2012年7月撰寫的《北派濰坊核雕藝術水平比南派舟山核雕更高》。7月8日發表于新快網。
2013年7月撰寫學術論文《從〈核舟記〉說開去--明代核雕文字記載的考訂探究》(0.8萬字),于2014年8月在《中國工藝美術》(國家級重點刊物)雜志正式發表。
2013年10月學術論文《明清竹雕筆筒質疑新說》圖文版(原題為:論上海博物館藏明代“朱纓”款竹雕筆筒為贗品)發表于國家級刊物《藝術市場》總第161期,約合1萬字。
2013年12月撰寫的論文《試探一件偽款吳之璠竹雕筆筒》,(原題目為《論故宮博物院藏吳之璠款,御題詩竹雕筆筒為偽款之作》)于2014年6月由中國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官方合作正式發表于《收藏》雜志121頁。
2014年3月應《收藏》雜志社之約,撰寫《中國明代竹雕藝術研究及其作品辨析》,于2014年8月以《中國明代竹雕研究》圖文版,約合3.5萬字。由“朱纓,小松篇”發表在《收藏》雜志。
2011年開始撰寫《濰坊核雕》史。2014年修訂《濰坊核雕》史。
2015年6月撰寫的《沉香流韻》學術論文發表在《收藏》雜志2015.06總第312期118頁-123頁。
2015年12月撰寫的《明代核雕考述》學術論文發表在《收藏》雜志2015.12總第318期130頁-133頁。
學術論文《串珠皇貴—閑話“海黃”手串那些事》發表在《收藏》雜志144頁。
撰寫的論文《桃核雕刻與殘缺美》、《論核雕刀法》等核雕理論以及《試析吳之璠雕刻藝術密碼》研究論文,填補了國內核雕和黃楊木雕筆筒類造型藝術樣式理論研究的空白;《王照烽雕刻藝術》專著,填補全國核雕界個人專輯空白。
左:張一民先生 中:梁照明會長 2011-05-31 19:25
拜見濱州張一民先生:張一民(張逸民)先生,1943年生于山東濱縣,1963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壁畫專業。其深受以張光宇,龐薰琹,張丁先生為代表的教學體系影響,主張民族傳統與與現代風格相結合,,標新立異又雅俗共賞,致力于裝飾美的探索。主要壁畫作品有《舜耕歷山》,古代賽艇——中國龍舟》等;重彩作品有《歲月》、《盤古開天》等;理論著作有《裝飾繪畫》等。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壁畫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山東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原院長、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桃核圓雕《降龍觀音》
桃核圓雕濟公系列《瘋》、《癲》、《醉》、《貪》、《觀》簡介
此桃拙作桃核圓雕濟公系列之《瘋》、《癲》、《醉》、《貪》、《觀》,一套五件,高3.6厘米。設計理念一改桃核雕刻避開空洞的傳統做法,充分利用空洞與材質的天然殘缺來表現濟公“金玉其內、敗絮其外”懲惡揚善的人民群眾心中的大美形象。這是將材質與形象完美結合的大膽嘗試。
桃核雕刻《?;丶铱纯础?/span>正反兩面 長、寬、高(cm))4.6 x2x3.1厘米
此拙作創意設計取材于中國現代社會經濟下的鄉村題材,是對留守老人和兒童的思考。利用高浮雕手法雕一輛轎車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暗喻農村基礎建設的巨大成就之一,村村通路),車內飄出一段紗巾,表示車內人回家的喜悅心情,亦暗表車速并不太快,它駛來的方向后邊是一山坳,其作用是把核兩邊的道路聯系起來,曲折了方寸之核的空間變化,又將觀者的視線引向高聳入云的大樓——回家人打工的城市,旁邊巨大的山石上微刻自題詩一首:
昔日尋夢城里邊,祖孫無奈守田園。交通變化鄉村美,不時回家??纯?。
細若蚊足,勾畫了了,碧綠填之,又刻篆章二,文曰:王,升華,其色丹。詩書畫印合璧。山坡上幾處瓦房前,三個僅三毫米許的人物以寫意雕法刻出,喜氣洋洋,在方寸之間營造出一個詩情畫意的立體空間。
桃核雕刻單籽《十八羅漢》正反兩面
桃核雕刻《七夕》特寫
桃核雕刻《七夕》。自題詩句,七言四句。銀釵橫(heng,讀四聲)劃強分離,遙望河漢空嘆息。試問何日可相見?七夕靈鵲搭橋時。
桃核三鑲工藝鼻煙壺
桃核雕刻《雨緣》。背面刻,自題詩句,七言四句。相公仙子斷橋邊,雨中借傘成奇緣。誰言雨傘獨遮雨,亦得芳心夢中歡。
桃核圓雕《劉海戲金蟾系列》五件套 實物高3.6厘米不等
桃核圓雕《金剛系列》四件套 實物高3.8厘米不等
鐘馗系列之《巡山》《醉酒》《捉鬼》《納?!匪募?/span>
雕哼哈二將系列
《鳳翔單十八》2012年作品
桃核雕刻《邀明月》
《四大天王》
《十八羅漢》群像
桃核圓雕 屈原系列之《離騷》、《天問》、《行吟》、《哀郢》四件套
桃核圓雕 李白系列之《行路難》、《酒中仙》、《天姥吟》、《邀明月》四件套
桃核獅子鈕,四世同堂印章
竹木雕作品
竹木雕作品
《七夕》核雕獲國內金獎 由濰坊核雕藝人創作
2014-02-28 23:29:47 來源: 半島都市報
摘要:日前,作為濰坊核雕代表人物之一的王照烽又推出了新作品《七夕》,將牛郎織女之間的愛情傳說搬到了核桃上。王照烽巧借核桃的天然紋理,刻畫出了牛郎織女人物、圓月、天河等內容,形象細致,精巧美妙?!翱芍^巧奪天工?!备呙苁詹貝酆谜邉⑾壬u價道。 巧借核桃天然紋理雕刻 濰坊核雕是北派核雕的…
日前,作為濰坊核雕代表人物之一的王照烽又推出了新作品《七夕》,將牛郎織女之間的愛情傳說搬到了核桃上 。王照烽巧借核桃的天然紋理,刻畫出了牛郎織女人物、圓月、天河等內容,形象細致 ,精巧美妙?!翱芍^巧奪天工?!备呙苁詹貝酆谜邉⑾壬u價道。
巧借核桃天然紋理雕刻
濰坊核雕是北派核雕的主要代表之一,在國內核雕界具有極高的代表性。而在此方面,高密人才層出不窮,王照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日前,他創作的新作《七夕》,獲得了由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 、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理事會等國家部門主辦的“2013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其精美的作品引起了眾多收藏愛好者的關注。
2月24日,已領完獎回家的王照烽向前來祝賀的藏友講解了自己的作品 ?!按俗髌犯?.2厘米,取材于四大經典愛情故事之—牛郎與織女,從鋪天蓋地的佛教題材中跳了出來,在造型布局方面,完全打破傳統的以核質地大肚為重點雕刻區域的陳舊理念,而巧借其天然紋理以造“天、地”之勢。靈雀齊飛,為相會者搭橋,織女左手持布匹,右舒廣袖,飄然而至;牛郎左手抱娃,伸出右手,由虹橋下方奮力攀登,中間一娃雙手捧果盤跪地迎接?!蓖跽辗檎f。
濰坊核雕曾被贈送外賓
濰坊核雕大約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紀初時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據了解,濰坊的核雕,與嵌銀、仿古銅、年畫、銅印、風箏齊名,都是工藝精品之最,國之瑰寶。清朝末年,山東濰坊諸城縣著名核雕藝人張大眼在北京宮延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時,其人各噪一時,年老回家授徒山東濰縣都家村都渭南。
到了近現代,由于核雕藝人的血緣關系,民間藝人都渭南把絕技傳給兒子都蘭桂。民國年間,1915年,都蘭桂與核雕愛好者丁懷曾合作獲得“萬國博覽會”巴拿馬獎章,都蘭桂刻“馬拉古代驕車”,丁懷曾報表簽名。
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派人來到濰坊,了解核雕藝人的情況,并指示在4個月內刻成7件作品,周總理要帶著出國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領導人。都蘭桂與徒弟考公卿精雕細琢創作了《八駿馬》等7件作品,受到高度贊揚。
被好友以兩萬高價買走
據了解,王照烽的作品剛參加完比賽,就被他一位好友以兩萬元的高價買走了?!岸际桥笥?,要不然不舍得賣?!蓖跽辗檎f。
王照烽拿出作品的照片向記者展示?!耙惠唸A月暗喻一家特殊的團圓日,合著下面波浪翻滾的"銀河",將這古老的七夕傳說及即將相會的那一頃刻凝聚在布滿空洞的桃核之上。后面微刻自題詩一首:銀釵橫劃強分離,遙望河漢空嘆息。試問何日可相見,七夕靈雀搭橋時。細若蚊足,勾畫了了,碧綠填之,又用篆章二,其文曰:王照烽,夷安,其色丹?!蓖跽辗檎f。
收藏價值被業界看好
一些收藏業界人士認為,無論從難度上還是藝術水平上,北派核雕都要比南派舟山核雕高出一個檔次。核雕至今,既是精妙品,又是藝術品,身價扶搖而上。
濰坊核雕近三百年,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苦心摸索,創出了一件又一件的新穎作品,為我國的工藝美術事業錦上添花。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山東濰坊更為世界熟知,到山東濰坊旅游的外國友人也越來越多,核雕產品也深受游客喜愛,銷量大增。隨著更多核雕愛好者的加入,在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新人才、新作品。作品的多種多樣,更充實了市場的繁榮。
2013年05月30日13:01 來源:半島都市報
《四 大金剛》作品高約3.8厘米。
王照烽在創作中
4.2厘米高的單籽十八羅漢。 |
核雕是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雕刻成工藝品,目前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文化物質遺產名錄。明清時期,流行玩賞奇珍,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由此核雕風靡朝野,出現了“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墜”的盛況,由此精湛而玲瓏多巧的核雕被人們爭相收藏。而作為北方核雕的代表,濰坊核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3年5月27日,本報記者專訪中國核雕創新派第一人王照烽,聽他講述鐫刻在桃核上的榮耀和光輝。
21歲開始拜師學玻璃繪畫
1989年,21歲的王照烽即拜家鄉當地的老藝人李顯烈為師學習玻璃繪畫,恩師的言傳身教,為他日后的刀筆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面的逐漸擴大,王照烽也逐漸了解到了聞名全國的濰坊核雕藝術,隨著認識的深入,王照烽逐漸對這門雕刻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之后的20多年里,他把精力重點放在了核雕研究上,在沒有師承的情況下,獨自潛心研究,將竹木牙雕技法與核雕相結合,又吸取繪畫和雕塑的優點,融會貫通,與時俱進,創作出了眾多適合現代人審美觀點的并具有產業化生命力的核雕作品,而其發表的《論核雕刀法》、《桃核雕刻與殘缺美》等多篇論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核雕理論的空白。
擱置15年的“核舟記”
1998年,王照烽根據明代作家魏學洢撰寫的《核舟記》開始了“核舟31環錨鏈與船身一體”的創作 ?!斑@件作品最難的地方就是錨鏈的雕制?!蓖跽辗楦嬖V記者,在雕刻錨鏈的過程中,共失敗了三次,第二次雕到十九環時遭遇暗璺(wèn),只能作廢?!疤液松咸烊豢籽鄞笄叶?,想要環環相扣地刻出31環與船身一體的錨鏈是非常困難的,多次碰壁后,我幾度想放棄它,但是如果完不成,它終會是埋藏在我心里的一個遺憾?!倍菓{著一股對核雕的喜愛與執著,耗費四個多月的時間后,王照烽終于完成了與船身一體的31環錨鏈。
“錨鏈雕刻完之后,我感覺自己的運刀手感也沒有問題,而且最難的部分已經完成了,我自信雕刻好船上的場景也不在話下,于是就停工了,而這一擱手就是15年?!倍斢浾邌柕?,未完的核舟作品擱置這么多年會不會成為一種遺憾時,王照烽則笑了笑說,“我想證明的東西都已經證明了,完整不完整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span>
桃核上雕出十八羅漢
除了“核舟31環錨鏈與船身一體”,王照烽得意的作品還有在4.2厘米高的桃核上雕刻出的十八羅漢。記者看到,在桃核中間空心,麻點密布,斜紋縱橫無規律的有限材質上,王照烽竟然匠心獨運地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尤其是降龍、伏虎羅漢、瘦骨羅漢的設計完全打破常規設計理念,體現出桃核雕刻樸拙又不失生動,造型夸張又在情理之中的獨特藝術效果。而在人物動態設計方面,作者依憑桃核天然麻紋順勢造型,羅漢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嘯風,或雙掌合十,或開懷朗笑 ,神情態勢各不相同,其施刀細膩,技法老到,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技藝。
王照烽告訴記者,多年的學習和研究,讓他創出一套自己獨特的核雕理念和技巧?!疤貏e是桃核圓雕人物系列作品,我通常是以西方雕塑理論為指導,然后輔以中國繪畫寫意的理念,巧借桃核天然的紋理,以小說中或電視劇中的人物為題材,并進行濃縮,最后融入自己新的桃核雕刻藝術思想?!倍驮跊]有師承的情況下,王照烽總是在琢磨桃核內在的堅硬樸實品質,思考如何利用這些美麗的材質塑造物象?!坝绕涫翘液藞A雕人物,藝術樣式難度最大,如何從雜亂無序、幽暗浮動的天然紋理中,表現出栩栩如生的桃核圓雕人物藝術形象顯得尤為重要?!?/span>
【中華一絕】濰坊核雕曾贈送給外賓
2013年05月30日13:01 來源:半島都市報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文化部門非常重視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發掘。在濰坊核雕第二代傳人都蘭桂的努力下,濰坊核雕藝術創作曾一度達到巔峰?!?955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派人來到濰坊,了解核雕藝人的情況,并帶著都蘭桂與其徒弟考功卿精雕細琢創作的桃核雕刻作品《八駿馬》、《百鳥朝鳳》等7件作品,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領導人,真正使濰坊核雕走出國門,成為名符其實的"國禮核雕"。
據了解,2007年,王照烽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8年,王照烽尊都傳恭老先生為名譽老師,成為濰坊核雕第四代傳人,他在繼承傳統創作方法的基礎上,博取眾家之長并大膽創新,經過20多年的努力,終于成為此行業的佼佼者,曾以“文人核雕、詩核同鐫”的理論在圈內引起轟動 。而他在核雕理論和技法上的創新和貢獻也成功改寫了人們對“南工細、北工粗”的陳舊偏見,被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對外合作協調中心評為中國核雕創新派第一人。他的《四大金剛》、《十八羅漢》等作品圖案以印刷在郵票、明信片、電話卡的形式在全國范圍內發行。
【相關鏈接】
國之瑰寶:濰坊核雕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由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及東方人特有的聰明才智,在工藝美術創作上有著很高的水平,從出土文物來看,早在戰國時期,陶器,工藝磚刻、石刻、雕塑、彩繪等都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藝術。山東濰坊核雕大約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紀初時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它主要是用桃核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紋雕出各種生動的景物,如山水、花鳥、人物及車船、首飾印章等優秀作品。核雕是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它用桃核、杏核等為原料,精雕細刻而成。由于它體微藝精,被人譽為“鬼工神技”。在國際上,外國收藏家視如珍寶,愛不釋手,千方百計而得之。
追溯歷史,核雕藝術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核雕藝術晶與玉器、翡翠等串在一起。作為當時人們身上的裝飾佩物,有的還做扇墜、佛珠、捻珠等,而風行一時, 一些達官貴人非常欣賞。在民伺百姓中,核雕也極為流行,有的把它當作信物,如山東膠東地區男女傳情時,女贈男用荷包,男贈女則常用核雕晶,也有用它掛在身上“避邪”。明代著名散文《核舟記》所記述的核雕珍品生動祥細地描述了當時常熟藝人王叔遠在一枚桃核上雕刻蘇東坡乘船泛游赤壁的情景,我們從中可以領略核雕藝人奇巧無比的技藝。王叔遠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刻出了蘇子游赤壁”的小船,蘇東坡、黃庭堅,佛印和尚三人在船頭賦詩、品茶、飲酒,一船工執櫓,一小童燒水,活門活窗,小窗上刻有《赤壁賦》中名句組成的對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span>
山東濰坊的核雕,與嵌銀、仿古銅、年畫、銅印、風箏齊名,都是中華工藝品之最,國之瑰寶。濰坊核雕近三百年,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苦心摸索,創出了一件又一件的新穎作品,為我國的工藝美術錦上添花。這些作品都是與濰坊“年畫”、“嵌銀”、“風箏”、等平齊的藝術瑰寶。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山東濰坊更為世界重視,對國際影響也越來越大,到山東濰坊旅游的外國友人也越來越多,核雕產品也和其它的工藝品一樣,深受游客喜愛,銷售量越大。隨著更多核雕愛好者的加入,在市場出現了不少的新人才、新作品。其作品多種多樣,更充實了市場的繁榮。
北派濰坊核雕藝術水平比南派舟山核雕更高
2012/7/9 10:09:26
王照烽作品《四大天王》。
■都蘭桂,馬拉轎車。高1.5厘米,長3厘米,寬0.8厘米此件作品為都蘭桂后來仿制的,原件被毀。
■2005年9月28日,江西大余縣民間工藝美術師胡潤生在家中向人們展示了他的微雕作品《為奧運健兒喝采》。原材料用的是一枚約2厘米長的橄欖核,精刻成一船型,船身內微雕出38名栩栩如生情觀眾,船體上還微刻了157名中國歷屆奧運金牌得主人名錄,共471個漢字。
國內剛起步單件作品僅數千元
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欖核及核桃等果核為原料,施刀雕刻而成的各種藝術作品。其藝術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復雜的題材,要求雕刻手法細致入微,屬于造型藝術中的一個特殊類別。
不過,在業界看來,北派濰坊核雕無論從難度上還是藝術水平上,都要比南派舟山核雕高出一個檔次。
2008年,濰坊核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正是由于核桃雕、橄欖雕的精細技藝,其收藏在這幾年也迅速升溫。但目前雕工的優秀作品突破萬元也還很少,藏家這時介入還能以低價淘到寶貝。
■整理:收藏周刊記者潘瑋倩
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30歲的濰坊核雕藝人都蘭桂創作的一枚核雕“馬拉轎車”被展出在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里,不料這件既無金玉之身,又不龐大雄偉的小物件,卻引發觀眾的陣陣驚嘆,在只有1.8厘米高、2.8厘米長的桃核上,一匹駿馬拉著一輛轎車,在強悍有力、衣著樸實的趕車人揚鞭駕馭下馳騁。這件玲瓏剔透、鬼斧神工的核雕最終折服評委獲得金獎。
濰坊核雕被列入國家級“非遺”
清末有位名叫張大眼的藝人,因世事變化流落老家山東賣藝。1880年,濰坊人都渭南看到街頭賣藝的張大眼,憐憫其困頓,慷慨解囊相助。張大眼非常感激,把核雕技藝傳授于他。都渭南的兒子都蘭桂從小對核雕也是情有獨鐘,1957年都蘭桂被國務院授予“全國老藝人”稱號。都蘭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別是女婿于學修、義子考功卿、孫子都傳恭。
山東高密人王照烽是都傳恭的弟子,為濰坊核雕的第四代傳人。在他的一件令人眼花繚亂的核雕精品中,通過放大鏡可以看到,在一枚拇指大小的桃核上,竟密密麻麻地雕刻了18個羅漢和閃爍,十八羅漢姿態不一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人物的眉毛、胡須都清晰可見,技藝之精讓人嘆為觀止。
2008年,濰坊核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行情看漲幾千元即可淘寶
興盛于明清時代的核雕,真正進入收藏市場并逐步升溫,也不過四五年的時間。與國外核雕拍賣成交價高出國內拍賣成交價高出國內拍賣成交價幾十倍、上百倍相比,國內核雕作品的行情可以說剛剛起步,不論是桃核雕,還是橄欖雕,單件的市場價格一般在200~1000元,雕工優秀的作品也很少突破萬元。這也意味著新介入的藏友,現在還有不少機會在市場上淘到寶。
收藏核雕的圈內一直都有“材料不貴人工貴”的說法,雕工的好壞直接影響核雕的市場價格。一件雕工精細的核雕,工藝美術大師需要1個月至4個月時間才能完成,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如果出于投資的目的,選擇名家精品乃是上策,如王照烽、王緒德、馬志勇、王洪波、王蒙等一批濰坊名家的核雕作品。和象牙雕、紅木雕等雕刻作品不同,核雕越是把玩越有價值。其原因是象牙雕件長時間把玩后會越來越黃,失去潔白的本色;紅木雕件佩戴把玩時間一久,也會慢慢失去紅潤的光澤,顏色會慢慢變暗。相反,核雕經過不斷把玩后,外面的色澤會越來越紅潤,給人通透的質感,有點類似玉雕飾件的特性。
目前核雕的市場行情日益被行家看好??梢灶A言,再過數年,精美的濰坊核雕藝術品一定會受到市場追捧,對于廣大藏友和普通投資者來說,不妨關注一下這一“偏門”,以期將來得到豐厚回報。
工美大師教你玩核雕
把女相刻成男相,就是低品位
中國核雕界第一個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來自江蘇的周建明,就怎樣才能淘到一件好的核雕,核雕正確的把玩方法等問題向藏家們作了介紹。
周建明介紹說,在選購核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貨比三家”。特別是把相同內容的核雕進行對比,看看其中的差別在哪里。
二、看材質。目前市場上的橄欖核雕藝術品,所用材料都為油橄欖核。對材質上的要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顆粒特大、特小為好。目前5厘米以上的特大核及1.2厘米以下的特小核其原料價格就非常貴,自然雕刻而成的藝術品就顯得貴重?,F在市場有些手串核雕工藝品,人為銼小,兩頭穿孔,特別是有些人像頭頸部穿孔很大,這種工藝品在材料上是劣質品。
2、大小、顏色要統一。特別是串珠款式的,色差較大的不能選。一般來說要選顏色深紅的,這不僅表明核子較老,已經長足,不易開裂,而且視覺效果好,把玩時容易產生包漿。
3、仔細觀察有無開裂。橄欖核容易開裂,對于那些似裂非裂的或用膠水處理過的,最好不要選購。
三.看刻工。一件作品的刻工好壞,直接影響其藝術品位。
核雕的布局要合理。有些看似刻得很復雜的作品,往往掩蓋了其“敗筆”。另外人物題材的核雕作品要注意大小比例和形狀,面部五官的位置、比例要準確,同時還要觀察男相和女相的區別,市場上許多核雕工藝品,把女相刻成男相,這就是低品位。此外“刀口”要清爽,立體感要恰當。用在核雕上的雕刻技法有立體雕、浮雕、鏤雕,這幾種技法有時結合在一起使用。一般來說,浮雕的深度要根據內容的要求而定,要和整體布局相協調,給人一種舒服感。
四.看打磨和拋光。砂紙打磨的技術要求很高,既要磨掉刀痕,使其光滑,又不能破壞藝術效果,特別是面部肌肉、眼皮、鼻尖、嘴唇等部位打磨時不能用力過度,否則就會破壞藝術性。
個人核雕作品專輯《王照烽雕刻藝術》新書出版
2012.1.5
王照烽編著的《王照烽雕刻藝術》,于2011年10月1日由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發行,為16開252頁平裝本,標價290元,上書時間。
《王照烽雕刻藝術(精)》共分為5卷內容:前三卷部分收錄了作者二十年來在雕刻藝術多個領域的代表作;在第四部分作者重新整理撰寫濰坊核雕的由來與發展,并收錄了濰坊核雕前輩的珍貴作品資料;最后一卷主要是作者本人的一些對雕刻研究的論文。
作者王照烽在本書中首次提出了核雕的刀法理論以及美學意義,明晰核雕的專用術語和名詞釋義,并附有作者所作的短篇詩文。對核雕研究領域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核雕大師王照烽17日來青 開雕刻展將亮絕活
來源:城市信報
城市信報12月14日訊 你見過在桃核上雕刻十八羅漢嗎?這是雕刻大師王照烽的絕活。王照烽是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核雕創新派第一人,濰坊核雕第四代傳人,并開中國核雕人物寫實主義之先河。在12月17日、18日,他將來到青島舉辦雕刻藝術個展,并且帶來今年7月份剛剛出版的新書《王照烽雕刻藝術》的簽售活動。
王照烽早年曾經跟隨同鄉先生學習玻璃繪畫,受恩師啟蒙指點進入黃楊木雕之圍。后來把精力重點放在核雕研究上,在沒有師承的情況下,獨自潛心研究,將竹木牙雕技法與核雕相結合,又吸取繪畫和雕塑的優點,融會貫通,與時俱進,攻克核雕人物圓雕這一歷史難題,創作出適合現代人審美觀點的具有產業化生命力的核雕作品,發表論文《論核雕刀法》《桃核核舟的嘗試—舟身與錨鏈一體》《試析吳之璠雕刻藝術密碼》《桃核雕刻與殘缺美》等八篇,填補核雕理論空白。其作品散發著濃厚的書卷氣息,倍受國內外收藏家推崇和喜愛。他的橄欖核雕《竹林七賢》《劉阮入天臺》等作品被中國臺灣收藏先生等多位名家收藏。桃核圓雕人物系列在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核雕圈內引起強烈反響。
,老師剛剛完成了新書全國簽售的淄博站展出,17日、18日來到青島昌樂路文化市場寶緣齋,并同時帶來多年來雕刻的精品展覽。青島站結束之后,還將去往煙臺、北京、上海等地?,F場購書者享有八折優惠,而且日后還有禮品贈送。希望島城熱愛雕刻藝術的市民前往。
王照烽:方寸之間雕乾坤
2008年08月06日09:54
人民網濰坊8月6日電 據濰坊新聞網報道 有關道教創始人老子出關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相傳,老子看到周王室日漸衰敗,便騎一頭青牛,穿過叢林,趟過小溪,西出函谷關。在我市,有一位核雕藝人竟將“老子出關”這個故事雕刻到一枚小小的桃核上。在一枚不足一寸的桃核上,叢林、小溪依桃核紋理自然可見。青牛牛頭高昂,兩只牛角圓潤彎曲,騎在牛背上的老子神態自若,一手扶牛角,一手自然搭在頭頂的斗笠上,以防關外的風沙吹落斗笠。桃核的另一面,一位頑皮的童子手牽韁繩,穿過山洞時,順勢攀援洞口的藤蔓。方寸之間,一個美麗的傳說呼之欲出———此核雕作者就是高密市核雕藝人王照烽。
今年40歲的王照烽出生于高密市井溝鎮,十幾歲時便對木工雕刻產生濃厚興趣,十九歲即拜當地老藝人李顯烈為師學習玻璃繪畫。恩師的言傳身教,為他日后的刀筆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成熟的王照烽了解到濰坊的核雕全國聞名,于是他便萌生了專心于核雕的想法。他告訴記者,這么多年,自己就是憑著一股對核雕的喜愛與執著一路走來,不言放棄。
二十載埋首耕耘,也練就了王照烽爐火純青的技藝與刀法。期間,他博覽群書,從古今中外的美學著作中尋找一次次突破自我的靈感。豐厚的文化根底讓他的藝術之路豁然開朗,他將中國的竹木牙核雕傳統技法與西方寫實主義雕刻有機結合,在桃核中空且花紋變化無常的有限材質上,用圓雕寫實手法表現各種人物造型,開中國核雕寫實主義之先河,并發表有關核雕技法的論文十余篇。其核雕作品“十八羅漢”受到清華美院博士生導師劉巨德先生的大加贊賞,稱其對人物的創新造型,可謂“匠心獨具、前無古人”。目前,王照烽已有1000多件核雕作品被全國各地收藏家收藏。
1998年,王照烽開始了“核舟31環錨鏈與船身一體”的創作。僅此31環錨鏈在當時就費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因桃核上天然孔眼大且多,孔眼少者質地不堅,暗藏的璺更是不可抗拒。第二次雕到19環時遭遇暗璺而棄之,其它兩次更是不值一提,幾次碰壁之痛,使王照烽曾一度想放棄這錨鏈與舟身一體的創新嘗試。但思來想去,他還是堅持下來,前后歷經四次失敗,終于雕成長度僅7.12厘米、轉動自如、與船身一體的31環錨鏈。2007年,王照烽由于對核雕藝術的突出貢獻,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目前,他正加緊對“核舟”船身的雕刻,想用這件傾注自己心血與智慧的作品去沖擊2010年世博會。(王瑗通 張曉英)
王照烽用桃核雕的[三十一環錨鏈]
2006.8.18
此錨鏈是1998年設計,只完成了錨鏈。船上也想雕[赤壁賦],由于種種原因,時至今日也未完成船上的配置,僅此31環錨鏈在當時就費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其中失敗三次,第二次雕到十九環時遭遇暗璺。而棄之。其他兩次更是不值一提,幾次碰壁之痛,幾度曾想放棄此創。
新嘗試----錨鏈與舟身一體,無半點粘結。此難度在挑選桃核上就令人頭痛,桃核上天然孔眼大且多,孔眼少者質地不堅,暗藏的璺更是不可抗拒。然而,老一輩核雕藝人的精神在鼓舞著我,這閉門造車的事還得走下去。
迷茫之多日,忽順手從筐中撿起一桃核,嘆息之余,心不在焉的審視此核,似非心中成物之核狀,便心平氣和的試著奏刀,竟一環,兩環------直到十八環,便不敢再動它了----重韜舊輒之恐油然而生,心跳。思緒不靜,遂束之高擱,置之不理多日。然不完成此鏈,心中總無快感,又找一心情好的日子繼續往下雕,簡陋的工具直令人捧腹,說來無法令人置信,就四五把刀完成的這三十一環,轉動自如的,無半點粘結的桃核錨鏈。
時至今日已過八載,有人說此物中看不中用,喜歡者千萬分之一。請老師們指點,我的做法錯了嗎舟上的配置還有完成的必要嗎如果我想完成此物,在制作時,怎樣保護鏈子,請大師不吝賜教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