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1 歲
技術職稱: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黑土陶藝陶瓷,黑陶
從藝年限:38年
單位及職務:高密市存志陶藝社 經理
所屬地區:高密市
師承:
徒弟:張仁華
瀏覽次數:9329
劉存志,1971年生,山東高密人,存志陶藝社經理?,F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山東省和濰坊市兩級文藝家協會會員、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共黨員、高密市政協委員。
自幼跟隨舅舅學習制陶技術,1989年,進入北京考古研究所進修,經過專家的指導和潛心的學習,逐漸掌握了黑陶工藝的精髓所在?;剜l后,他創辦了存志陶藝社,經過多年研發和奮斗,使黑陶這一古老藝術大放光彩!存志陶藝社制作的黑陶藝品造型古樸典雅、美觀別致、色澤自然完全達到黑陶工藝品“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聲如磬”的境界。其作品多次獲獎并被有關單位和個人收藏。其中之極品蛋殼陶,質如其名,壁厚不過0.3厘米,最薄者可在0.1厘米左右,實屬罕見,事跡被新華社、省市級等新聞單位宣傳報道產生較大影響。
目前,高密黑陶主要有存志陶藝社生產,產品有各種各樣花瓶、仿古造型瓶、罐、鼎、辦公套件等一百多個品種,年產值約60萬元,作品在國內外市場頗受歡迎,特別是香港、日本、韓國等客商對該產品情有獨鐘,它已成為點綴人們生活的高雅藝術品,體現著擁有者的尊貴氣派和高層生活質量,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生活的愉悅。
高密黑陶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漫長而曲折的歷史進程中,這一古老的工藝不斷得到繼承和發展,形成它獨特的藝術風格。黑陶的制作工藝要求精細,每道工序都要耐心細致,精益求精。它的制作工藝大體如下:采用黃河優質膠泥為原料,經多次篩選,反復淘洗,使泥土細如面粉。和成泥巴后,經揉捏如面團般柔軟富有彈性,再用手工技法,拉坯、輪制,形成各種產品造型的泥坯。在泥坯上進行一系列的雕刻、鏤空、畫、刮、壓磨、上光等,最好將制好的型坯晾干,裝入土窯。經慢火焙燒、高溫滲碳等方法,一般燒制一天一夜即可。
高密黑陶把傳統美與現代美相結合,古今相糅,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千姿百態的造型,或浪漫或具象的藝術形式表現歷史和生活,使黑陶藝術大放異彩。
高密黑陶與公司簡介
黑陶起源于新石器晚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龍山文化,被史學家稱為原始文化中的藝術瑰寶。黑陶藝品,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標志,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象征。在漫長曲折的歷史進程中,這幾乎絕世的古文化不斷得到繼承和發展。高密市民間藝術家歷經數十年的挖掘與研究,終使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品,成為高密靚麗的民藝之花,并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它造型古樸典雅,美觀別致,色澤自然燒制而成,完全達到了古藝品“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聲如錚”的上乘品質,被推崇為高檔禮品饋贈與收藏。
目前,高密黑陶主要有存志陶藝社生產,產品有各種各樣花瓶、仿古造型瓶、罐、鼎、辦公套件等一百多個品種,年產值約60萬元,作品在國內外市場頗受歡迎,特別是香港、日本、韓國等客商對該產品情有獨鐘,它已成為點綴人們生活的高雅藝術品,體現著擁有者的尊貴氣派和高層生活質量,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生活的愉悅。
2007年6月被授予“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8年授予“農信杯”高密市首屆鄉村能人。
2008年,被高密市市委市政府評為文化藝術人才。
2009年6月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1年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
2012年12月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16年2月經濰坊市中評委評審通過,濰坊市人社局批準晉升為“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2016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黑陶界領軍人物”稱號。
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高密市優秀文化杰出人才、高密市政協委員。
1999年黑陶作品“慶澳門回歸龍的傳人”已被市政協收藏。
2006年黑陶作品《華夏世紀鼎》、《年年有余抱月瓶》等作品被選為山東省首屆文化產業博覽會展品。
2006年梅瓶、乳釘罐、菊花罐等已被市博物館收藏。
2009年《黑陶鎮宅、龍瓶》首屆中國北方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優秀獎。
2010年《黑陶花薰》在第三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首屆山東手工藝制作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2011年黑陶《黑陶香薰》榮獲“中國(濰坊)第四屆文化藝術節展示交易會”民間藝術展銀獎。
2013年4月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中黑陶作品《百花團圓瓶》、《時來運轉》分獲金獎和銀獎。
2016年4月創作的黑陶作品《金猴獻?!?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font-size: 12pt;">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2017年4月黑陶《離透天香》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4.3.1
2013.3.4
2013.3.10
2014.3.15
花熏
年年有余抱月瓶
菊花瓶
陶藝罐
陶藝暢想
鼎:國之重器、一言九鼎,是身份、地位、權利的象征,寓意:人氣鼎盛、事業鼎盛、財運鼎盛
時來運轉:此品穩重大氣,分上下兩體,上半部分,采用浮雕刻有十二生肖,立體強;下部分采用聚財神獸做五足。即代表金、火、水、木、土五行,兩體合二為一可轉動,有鎮宅、辟邪、時機來臨、命運好轉,萬事享通、以佑安寧之寓意。
黑陶香薰:此品精致、細巧、古樸,分上下兩體,上部采用纏枝菊花鏤空工藝,下部燃香,由于陶器有較強的透氣性和吸附性,故能祛除熏香煙中的雜質與異味,使其香味變得更清純柔和,怡香家居。
祥和如意瓶:本品通體采用浮雕工藝,刀工嫻熟,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寓意:吉祥富貴,健康長壽
菊花瓶:此品穩重、古樸,采用鏤空工藝,以菊花裝飾通體,菊花俊美多姿,更有清神韻,凌霜盛開,西鳳部落的一身傲骨,古以菊明志,有高潔情操,堅貞不屈之寓意。
黑陶團圓瓶:此品尊貴大氣,鐫刻團花紋,充分展示了鏤空工藝,整體刻以團花圖案,鏤空天地通透斂日月之光,其品、其意,天之結合、錯落有致,極富動感。團花:秀美飽滿多姿,具有凝聚力。寓意:家庭事業,團滿、昌盛、興旺發達。
雙兒龍瓶:龍,在中國是人人皆知的神物,在所有的神物中龍最寵愛,最具生命力,龍是權威、尊貴的象征,百姓心中龍是神圣,吉祥喜慶之神。
山東高密市黑陶傳承人劉存志與他的黑陶制作工藝
一線聚焦山東訊:劉存志,高密市經濟開發區人,自幼跟隨舅舅學習制陶,并得到燒制技藝真傳?,F為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濰坊市級非遺傳承人,國家、省、市級文藝家協會會員、工藝美術大師、中級工藝美術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濰坊市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存志黒陶)指導老師、高密中小學陶藝指導老師等。
劉志存一九八九年創辦了存志陶藝社,使黒陶藝術大放異彩。他制作的黒陶藝品造型古樸典雅,美觀別致,色澤自然,完全達到古藝品‘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聲如錚的藝術境界。其中他制作的蛋殼陶,質如其名,壁厚不過0、3厘米,最薄者有0、1厘米左右,實屬罕見,是黑陶中的極品,作品多次獲獎并被收藏。
1999年12月黑陶作品‘慶澳門回歸龍的傳人已被高密市政協收藏。1999年9月黑陶作品《慶回歸》在高密市‘雙慶’民間藝術精品展中獲得二等獎。2000年1月被張魯鎮黨委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2002年11月在高密全市歡慶十六大民藝精品展中展出。2004年9月參加高密市慶祝建國五十五周年民間藝術精品展,2006年6月黒陶作品〈華夏世紀鼎〉、〈年年有余抱月瓶〉等選為省首屆文化產業博覽會展品。2006年10月作品梅瓶、魚樂、菊花罐等已被市博物館收藏。2008年4月授予高密市首屆鄉村能人。2009年5月作品《鎮宅,龍瓶》在2009年首屆中國北方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獲優秀獎。2009年6月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0年元月被市旅游局聘為市民間藝術黒陶項目研究員。2010年10月作品〈黒陶花熏〉在第三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首屆山東手工藝制作大賽中獲二等獎。2011年元月被市旅游局評為優秀旅游工作者。2011年3月榮獲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2011年4月黒陶作品(黑陶香熏)榮獲民間藝術銀獎。2012年9月被市官莊中學、夏莊中學聘為黒陶藝術指導老師。2012年12月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稱號。2013年4月首屆濰坊工藝美術節黒陶作品〈時來運轉〉獲銀獎 ,〈百花團圓瓶〉獲金獎。2014年4月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黒陶界領軍人物稱號。2014年黒陶作品〈年年有余抱月瓶,花熏〉在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及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分別獲金獎。2015年4月黒陶作品〈鏤空梅瓶,百花團圓瓶〉在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及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獲金獎。2015年評為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黒陶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72015年作品〈百花團圓〉榮獲首屆中國(濰坊)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2016年5月黒陶作品《葫蘆、金猴獻?!帆@得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金獎和銀獎。2016年4月黒陶作品〈金猴獻?!翟跒H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2016年5月創作黒陶《放飛夢想》獲大賽金獎。2016年9月在首屆濰坊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中黒陶作品《籬透天香》獲優秀獎。2016年11月黒陶,筆筒、團花罐等被山東工藝美院收藏。2016年11月在山工藝美院參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學培訓計劃’培訓班,培訓學習結業。2017年9月在中國、濰坊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中榮獲能工巧匠稱號。2017年9月高密黒陶獲邀參加中國.濰坊2017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博覽周。
苦學23年,研制蛋殼黑陶
高密市黑陶藝人劉存志創作黑陶作品完全純手工,蛋殼陶最薄0.1毫米左右
2012年09月21日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不需模具,純手工制作。
劉存志先生向記者展示黑鼎作品。
黑陶藝術,起源于新石器晚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標志,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象征 ,被史學家稱為原始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在漫長曲折的歷史進程中,這幾乎絕世的古文化不斷得到繼承和發展。高密市民間藝術家劉存志歷經數十年的挖掘與研究,將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發展成為高密靚麗的民藝之花,并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作品完全達到了古藝品“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聲如錚”的上乘品質,被推崇為高檔禮品饋贈與收藏。
刻苦鉆研成制陶能手
初見劉存志先生,正在篩選泥土的他褲子上還粘著點點泥土,現年43歲的他自幼便受舅舅制作陶器的影響,受到耳濡目染的他自小就有個特別的愛好,喜歡捏泥人和各種動物。從1989年他開始系統地學習黑陶制作技術到現在已經23年了。在當時,喜愛陶藝的他專門到北京考古研究所學習黑陶工藝技術。在北京學習期間他主要是學習黑陶制坯造型。劉存志先生告訴記者,在黑陶行業中,有制坯、雕刻、燒制三大工藝流程,當時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對于技藝的傳授要求很嚴格,每個人只能選擇一樣去學,并不讓人學全面,劉存志先生利用休息時間偷偷溜進燒窯車間學習技術,經常跑到廢品堆里去撿些帶有圖畫的碎片回宿舍研究,并把許多圖畫描繪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吃苦耐勞的他終于逐漸掌握了圖紙設計、材料、制坯、造型、雕刻、燒制等技術,成為了集所有制陶技術于一身的制陶能手。
工序繁雜精益求精
劉存志先生告訴記者,黑陶的制作工序要求很細,每道工序都要耐心細致,精益求精。首先要采用黃河優質膠泥為原料,經多次篩選,反復淘洗,確保泥土中沒有樹根、小石子等雜質,沉淀之后進行壓縮和成泥巴,經揉捏如面團般軟硬均勻后,用手工技法進行拉坯、修坯、輪制,形成各種產品造型的泥坯,在不透風、不見陽光的室內陰干后,再在泥坯上進行一系列的雕刻、鏤空、畫、刮、壓磨、軋光等,最后將完好的型坯,裝入土窯。燒制需經慢火焙燒,對經驗與火候觀察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經過1000℃以下高溫滲碳下,一般燒制一天一夜即可。一件作品從和泥到燒制出窯成功,大約需要十幾道工序。值得一提的是劉存志先生制作雕刻的工具都是借鑒古人的制作方法,就地取材,有很強的創造性。
據劉存志先生介紹,陶器的光亮與光滑程度是通過用貝殼的打磨軋光促成的。黑陶的顏色為亮光的黑色,也可根據需要燒制成土紅色,紅色一般采用自然出窯法,作品顯得淳樸,接近自然陶器。而黑色則需采用高溫滲碳法,使之在自然美觀的基礎上,顯得高貴、典雅而又有神秘感 ,成為陶制品中的上品。
夫妻搭檔不斷創新
記者了解到,每年都會有學生到劉存志先生的住處學習制陶工藝,為了傳承技藝,他都會盡自己所能教給學生一些自己的制作經驗。目前,劉存志先生和妻子一起制作黑陶作品,在自己的影響下,妻子在雕刻方面也能獨當一面了,通過不斷創新與發展,兩人加工的仿古瓶、杯、尊、爵、鼎、罐、香爐、文房四寶等各類精品,達170多個品種,其中極品蛋殼陶,壁厚不過0.3毫米,最薄處0.1毫米左右,記者拿到手中感覺像紙張一般輕盈,讓人愛不釋手。而采用傳統手工制作的仿古浮雕、透雕罐、龍鳳呈祥瓶、香薰、仙人球、大鼎等作品,則達到了爐火純青、足以亂真的藝術效果。其作品在國內外市場頗受歡迎,特別是青島、大連、中國香港、日本等客商對黑陶產品情有獨鐘,它已成為點綴人們生活的高雅藝術品,體現擁有者的尊貴氣派和高層生活質量,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生活的愉悅。
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單小東
高密開發區溝東村民間藝人劉存志向記者展示他的黑陶作品
黑陶是“龍山文化”的代表和象征,黑陶藝術起源于新石器晚期黃河中下游地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為使黑陶藝術重放光彩,劉存志在北京考古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歷經十多年潛心研究,以古黑陶發源地黃河膠泥為原料,經過無數次挫折和失敗,最終使這古老工藝品放射出奪目的光華。
黑陶的歷史與制作工藝
黑陶的歷史。黑陶起源于新石器晚期,黃河中下游地區,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龍山文化,也稱黑陶文化,被史學家稱為原始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它“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聲如錚”,其中之極品蛋殼陶,質如其名,壁厚不過0.3厘米,最薄者可在0.1厘米左右,掂之飄忽若無,實屬罕見,是黑陶當中的代表。黑陶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標志,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象征,在漫長而曲折的歷史進程中這一古老的文化不斷得到繼承和發展,形成了它獨特的藝術風格。曾是古代權貴身份的象征,千百年來,黑陶藝術一直被推崇為高檔禮品,用于饋贈與收藏,它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黑陶制作工藝。黑陶采用沉積多年的黃河淤泥做主要原料,經淘洗、過濾、沉淀、壓縮拉坯、軋光、濕刻、磨光、高溫碳化等古法燒制而成,它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聲如錚,高貴凝重,古樸典雅,美觀別致,色澤以自然燒制而成,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存志陶藝社制作的黑陶原汁原味,造型神韻,繼承最原始的傳統工藝,全部以手工拉坯,雕刻壓磨,軋光,土窯燒制等工藝。歷經二十幾年的實踐與摸索,面對挫折和失敗,終使這一古老文化奉獻在世人面前。本社挖掘制作的瓶、尊、爵、文房四寶、香爐、鼎、壺、罐等各類精品,品種達150多個,其中采用傳統工藝,手工雕刻的高浮雕,透雕,各類奔馬圖、龍鳳呈祥、吉祥如意、百福、百壽、四季花等可謂千姿百態,做工精細,成為眾多藝術品中的佼佼者,其中黑陶極品蛋殼陶很受藝術界好評和收藏者的青睞,黑陶藝術正以其特有的歷史的美學價值,受到人們的鐘愛。